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
出处:《营涅槃忏还涂作诗并序》
南北朝 · 江总
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
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群怆,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
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群怆,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
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注释
可否:能否。一贯:始终如一的操守或原则。
生死:生存与死亡。
一条:同一条路,比喻看待生死的态度相同。
况期:何况期望。
灭尽者:指彻底超脱世俗的人。
岂是:哪里会是。
俗中要:世俗中的重要追求或目标。
人道:人生的道路。
离群:离开人群,独自一人。
怆:悲伤,哀痛。
冥期:冥冥之中的期望或归宿。
出世遥:远离尘世,难以达到。
留连:流连忘返,徘徊不去。
入涧曲:进入山涧的弯曲处。
宿昔:往昔,昔日。
陟岩椒:攀登岩石的顶端。
石溜:石上的流水。
冰便断:遇到冰就断流。
松霜:松树上的霜露。
日自销:随着太阳升起自然消散。
向崖:面向悬崖。
云叆叇:云雾浓重的样子。
出谷:从山谷出来。
雾飘飖:雾气随风飘动的样子。
勿言:别说。
无大隐:没有真正的隐居之处。
归来:回到。
市朝:市场与朝廷,比喻繁华尘世。
翻译
能否保持一贯的操守,生与死都视为同一路径。何况期望彻底超脱之人,哪里会是世俗中的追求。
人生离群索居令人悲痛,冥冥中的期待超越尘世遥远。
流连徘徊在山涧的曲折处,昔日曾攀登过岩顶高峰。
石上的流水遇冰即断流,松树上的霜露日出则消散。
靠近悬崖边云雾缭绕,出山谷时雾气飘动。
别说没有真正的隐居,回归红尘亦如市场与朝廷。
鉴赏
这首诗是江总的《营涅槃忏还涂作诗并序》,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江总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其作品深受当时佛学思想的影响。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超脱、出世离俗的追求和向往。
首句“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表明生与死如同一线相连,不可分割,这里体现了佛教中对生命循环的看法。接下来的“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则暗示那些追求物质享乐的人往往忽视了生命最终归于虚无的事实。
“人道离群怆,冥期出世遥”一句,表现了作者对于世间纷争和尘世羁绊的厌倦,以及对超脱红尘、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则是通过山水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隐居山林,以求心灵的平静。
"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这一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强调了事物无常和变化莫测,进一步深化了生死哲思。"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则是作者在山谷间徜徉,感受云雾变化,体验自然之美。
最后,“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表达了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即使回到人间,也不再被世俗所羁绊。这一句也揭示了作者对于佛法中“涅槃”的追求,即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死亡以及超脱尘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