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办舒州杓,习惯淮乡木杵茶
出处:《舒州清明二首 其一》
宋 · 虞俦
架竹编茅数百家,柴门随分映桃花。
春风不办舒州杓,习惯淮乡木杵茶。
春风不办舒州杓,习惯淮乡木杵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人虞俦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舒州地区清明时节的田园风光和淳朴民风。
首句“架竹编茅数百家”,简练地勾勒出一片由竹子和茅草搭建而成的村落景象,数百户人家散布其中,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类生活和谐共存的画面。接着,“柴门随分映桃花”一句,将画面进一步丰富,描绘了村中家家户户的柴门在春日阳光下与桃花相映成趣的场景,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春风不办舒州杓”,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比作无法制作舒州杓的人,舒州杓是一种酒器,这里借以表达春风虽能带来温暖与生机,却无法直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物质上的便利,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习惯淮乡木杵茶”则点明了当地的生活习俗,通过使用木杵制作茶叶,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乡村社会的和谐之美,以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适应,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