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到洪道,折柳临津门
我苦不惮烦,兴言念丘园。
丘园未得归,行田县西原。
暑雨沾我衣,莱芜绊我辕。
熊罴百万众,未易轻营屯。
东征到洪道,折柳临津门。
峨峨凤皇台,墟吴际荒村。
南湖湛沦漪,㵿渺波澜翻。
路回溪谷间,子规叫烦冤。
流血良自悲,谁念望帝魂。
不羞五斗腰,折支别驾尊。
松门故乡类,去路驰且奔。
羽书如流星,万室崇屏藩。
荒凉旧村氓,亿兆不一存。
哀声听杜宇,侧耳心昏昏。
山泽久已竭,职死何足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薛季宣在执行农事任务途中,遭遇紧急军情,被迫改变行程,前往筑寨的艰难经历。诗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句“冷火不再然”,以“冷火”比喻时局的冷清与沉寂,暗示国家正处于和平时期,但这种平静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暗含着危机四伏的意味。接下来的“事成难重言”,则表达了对过去成就的珍惜与对未来的忧虑。
“我苦不惮烦,兴言念丘园。”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辛苦却无怨无悔,心中常怀对家乡的思念。然而,丘园之归却遥不可及,他不得不继续前行,前往县西的田野。
“暑雨沾我衣,莱芜绊我辕。”描述了旅途中的艰辛,酷暑加上雨水,衣衫湿透,车马受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行田途中的劳顿与困难。
“熊罴百万众,未易轻营屯。”这里以“熊罴”象征敌军,形容敌人众多,难以轻易应对,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战事紧张局势。
“东征到洪道,折柳临津门。”诗人描述了自己东征至洪道,临别之际折柳相送,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
“峨峨凤皇台,墟吴际荒村。”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凤皇台与荒凉的村落,对比鲜明,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贫富差距。
“南湖湛沦漪,㵿渺波澜翻。”南湖水波荡漾,波浪翻滚,象征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路回溪谷间,子规叫烦冤。”诗人行走在曲折的溪谷间,听到子规鸟的哀鸣,表达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流血良自悲,谁念望帝魂。”诗人感叹于战争带来的苦难,流血的悲剧令人悲伤,却无人怜悯,暗指统治者的冷漠与百姓的悲惨命运。
“不羞五斗腰,折支别驾尊。”诗人不因微薄的俸禄而羞愧,反而尊敬那些为国效力的官员,体现了他对公正与忠诚的坚守。
“松门故乡类,去路驰且奔。”诗人将故乡比作松门,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又急切地奔向未知的前程。
“羽书如流星,万室崇屏藩。”紧急的军情如同流星般迅速传遍,无数家庭受到威胁,表达了战事的紧迫与严重性。
“荒凉旧村氓,亿兆不一存。”诗人描述了战争导致的村庄荒凉,亿兆生灵丧失,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强烈谴责。
“哀声听杜宇,侧耳心昏昏。”诗人倾听杜鹃的哀鸣,内心充满困惑与悲伤,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
“山泽久已竭,职死何足论。”山林水源枯竭,职责死亡的代价似乎不足挂齿,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破坏的痛惜与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