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出处:《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 其二》
宋 · 吴潜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注释
万顷:形容面积广大,此处指广阔的水面。花汀:长满花草的水边。
黄公:泛指历史上某位隐士。
贺监:贺知章,唐代诗人,曾有‘归田’之志。
良夜:美好的夜晚。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
酒露:比喻月光如酒般清亮。
仰面:抬头向上看。
青天:晴朗无云的天空。
翻译
无边的月光浩渺不减,花影竹林中思绪飘荡。黄公隐居之地究竟在何处,贺监应归还,只求这片水洲。
美好的夜晚以午夜为最,今年秋天最喜欢的是中秋。
举杯共饮,仿佛与月光同吸,仰望青天,能向它发问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名为《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一个秋夜中的情景描绘和内心感受。
"万顷蟾光浩不收,花汀竹屿思悠悠。"
这两句描绘了月光如水,无边际的景象。蟾光指的是明亮的月光,它覆盖着广阔的土地却没有尽头。而“花汀竹屿”则是指诗人所处的环境,花开在岸边,竹生长在小岛上,这里充满了自然之美。诗人的思绪悠长,可能是在享受这宁静的夜晚,也可能是在思考着某些事情。
"黄公所隐知何地,贺监宜归乞此洲。"
这两句中,“黄公”可能是指古代的隐士或有道德之人,他们选择隐居以逃避世俗的纷扰。而“贺监宜归乞此洲”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贺监(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能够回归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来。
"良夜最佳惟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
这里强调的是夜晚最美好的时刻是在午夜,而今年的秋天特别喜欢中秋节。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
"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享受着这宁静夜晚,他举起酒杯与露水和明亮的月光共饮。在仰望苍穹的天空时,诗人发出疑问,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询问的吗?这里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宇宙以及自然界深层次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美景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他对于生活和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