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郎,真御史
出处:《铁面郎,美赵御史也》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铁面郎,不愿白玉堂,愿着锦衣裳。
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
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
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
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
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纪,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
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
手持尧时屈轶枝,独立殿前言国是。
铁面郎,真御史。
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
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
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
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
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
成冬春,立皇纪,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
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
手持尧时屈轶枝,独立殿前言国是。
铁面郎,真御史。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以"铁面郎"为题,描绘了一位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赵御史形象。首句"铁面郎,不愿白玉堂,愿着锦衣裳",表现了他不追求权贵地位,而是希望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的决心。"上明天耳目,下见人肝肠",强调了他的洞察力和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接下来,诗人通过"江南使者欺天隐,黄金车驮实虚牝",揭示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暗示御史将揭露真相。"忽焉青天近,天目峰前见秋隼",象征着御史的到来如同疾风骤雨,将要肃清不正之风。"父老出郭门,焚香拜使君",描绘了民众对他的期待和敬仰。
"使君天上斗,斟酌元气成冬春",比喻御史的公正裁决能影响国家的兴衰。"董狐已修三国史,柱下惠文须出理",借典故表达御史将公正记史,主持公道。最后,"江南骢,行且止,万一谗邪塞天耳",再次强调御史面对可能的阻挠,仍坚守职责。"手持尧时屈轶枝,独立殿前言国是",展现其坚定立场和为国为民的勇气。
整首诗赞美了赵御史的铁面无私和刚正不阿,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敬仰,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黑暗面,寄寓了作者对公正清明政治的期盼。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