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文同之后到景献,学得南唐金错刀全文

文同之后到景献,学得南唐金错刀

出处:《景献太子墨竹
元 · 凌云翰
古来画竹谁最豪,萧悦不及王维高。
文同之后到景献,学得南唐金错刀
齐纨新裂裁成扇,顷刻春雷穿铁砚。
图成标以袅翠名,宛似黄陵庙前见。
九疑峰高云气迷,天寒日暮娥英啼。
乎中瑶瑟不敢鼓,恐有凤凰来上栖。
宣和年间好时节,徽庙丹青更奇绝。
南渡王孙爱墨君,犹是东都旧枝叶。
二百年来迹已陈,烟梢露叶长清新。
有熊乘衣今复睹,制筒未必无伶伦。
诗人尚友须千古,寞搜心内良工苦。
安得此图挂北窗,坐听秋声起风雨。

鉴赏

这首元代凌云翰的《景献太子墨竹》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非凡艺术魅力。开篇即以历史为背景,将萧悦与王维相提并论,称赞景献太子在画竹技艺上的卓越,超越了前人。接着,诗中提到文同之后的景献,他从南唐金错刀技法中学到了精髓,展现出精湛的技艺。

诗人细致描绘了画面中的墨竹,犹如春雷穿透铁砚般生动,翠色欲滴,仿佛黄陵庙前的景象,富有诗意。接下来,通过九疑峰的高远和天寒日暮的氛围,烘托出墨竹的孤傲与神秘,暗示其超凡的艺术价值。

诗中提及宣和年间,徽庙丹青的辉煌,以及南渡后王孙对墨竹的热爱,将其视为东都文化的延续。时间流转,尽管历经两百年,墨竹图依然清新如初,令人惊叹。诗人感叹,虽然有熊乘衣(古人以竹为笔)的技艺再现,但真正的艺术造诣或许只有像伶伦那样的大师才能达到。

最后,诗人表达对这幅墨竹图的向往,希望能挂在北窗,静听风雨中的秋声,寓言般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深敬仰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赞美了墨竹画作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