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蜚不为灾,且不书于策
子孙结千忆,与人争颓宅。
形比肌蛷小,足亚马蚿百。
缭础扰地罽,蜿垣出户阈。
竟日俯仰间,跂跂而脉脉。
坐立左右顾,审器后饮食。
时或坠科头,蠕动忽呀赫。
夜来最恐惧,屡魇入床箦。
可怜裸虫长,生受蠢动厄。
圣王除狸物,赤犮有专职。
则此蠉行者,戮尽理亦得。
孔子作春秋,斧钺甚严覈。
螽蜚不为灾,且不书于策。
此非能毒螫,异虺与杜白。
罪但形可畏,咄咄逼人侧。
其征谁使然,大蠹实膺责。
之虫又何知,而代伏诛殛。
驱之使远去,物我庶两适。
薰以硫雄烟,助以朮艾力。
更以蜃灰水,洒彼屋与隙。
水干烟亦消,依旧缘四壁。
百虫嬴将军,无乃故使迫。
莫侮周郎少,请从赤壁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郴州地区因虫害严重导致的荒凉景象,诗人以昆虫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它们在人类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和遭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习性、心理活动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观察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郴州校士地,乃为虫沙国”点明了地点和环境背景,暗示了这个地方因为虫害而变得荒凉。接着,“子孙结千忆,与人争颓宅”描绘了昆虫们在废墟中繁衍生息的场景,与人类社会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形比肌蛷小,足亚马蚿百”等细节描写,形象地展示了昆虫的形态特征和行动能力。
“缭础扰地罽,蜿垣出户阈”进一步描绘了昆虫在人类居住环境中活动的情景,表现出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干扰。接下来的几句“竟日俯仰间,跂跂而脉脉”、“坐立左右顾,审器后饮食”等,细腻地刻画了昆虫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行为,如觅食、休息、观察周围环境等,体现了它们的智慧和适应能力。
“时或坠科头,蠕动忽呀赫”描述了昆虫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如遇到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夜晚的恐惧、频繁的噩梦等,更是增加了昆虫生存的艰难。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昆虫命运的同情和对人类破坏自然平衡的反思。
“圣王除狸物,赤犮有专职”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统治者治理虫害的肯定。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则此蠉行者,戮尽理亦得”,即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彻底消灭这些昆虫。然而,诗人并未简单地支持暴力手段,而是引出了孔子在《春秋》中对待昆虫的态度,强调了区分不同情况的重要性。
“此非能毒螫,异虺与杜白”指出昆虫并非主动攻击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应被过度谴责。诗人通过这一段论述,呼吁人们要理性看待昆虫的存在,认识到它们与人类共存的重要性。
最后,“其征谁使然,大蠹实膺责”将问题指向了更大的生态因素,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诗人提出“莫侮周郎少,请从赤壁役”,表达了希望人类能够学习历史上的智慧,以和谐的方式与自然共处,避免过度干预导致的生态失衡。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还蕴含了深刻的生态伦理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