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旬风雪春都冷,几处河山眼倦开
出处:《次韵酬陈念慈》
清 · 梅文明
汉廷久不重邹枚,十载公车又一回。
老去心情成小草,年来时事要边材。
连旬风雪春都冷,几处河山眼倦开。
莫羡乘槎赴瀛海,何如浅水蹴蓬莱。
老去心情成小草,年来时事要边材。
连旬风雪春都冷,几处河山眼倦开。
莫羡乘槎赴瀛海,何如浅水蹴蓬莱。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梅文明所作的《次韵酬陈念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以及对现实时局的忧虑。
首联“汉廷久不重邹枚,十载公车又一回”,以“邹枚”代指才华横溢的文人,暗喻自己虽怀才不遇,但十年后再次有机会参与政治活动,如同公车选拔官员一般,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对当前机遇的珍惜。
颔联“老去心情成小草,年来时事要边材”,诗人自述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境变得如同微不足道的小草,而面对日益复杂的时局,需要的是能够适应边疆事务的人才,既表达了对自身年华逝去的感慨,也隐含了对国家治理策略的思考。
颈联“连旬风雪春都冷,几处河山眼倦开”,描绘了连续多日的风雪天气使得春天的温暖迟迟未能到来,象征着社会环境的严寒与压抑,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疲惫与无奈。
尾联“莫羡乘槎赴瀛海,何如浅水蹴蓬莱”,诗人以“乘槎赴瀛海”比喻追求远大理想或冒险探索未知,而“浅水蹴蓬莱”则象征着在平凡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认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追求个人的远大目标可能不如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更为实际和可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以及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