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出处:《桃源行题赵仲穆画》
元 · 萨都剌
长城远筑阿房起,黔首驱除若蝼蚁。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谁知别有小乾坤,藏在桃花白云里。
桃花重重间白云,洞门锁住千年春。
男耕女织作生业,版籍不是秦家民。
桑麻鸡犬村村屋,流水门墙映花竹。
无端渔父绿蓑衣,带得黄尘入幽谷。
主人迎客坐茅堂,共话山中日月长。
但见花开又花落,岂知世上谁兴亡。
明朝渔父归城市,回首云山若千里。
再来何处觅仙踪?恨满桃花一溪水。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桃源行题赵仲穆画》描绘了一幅隐逸世外桃源的景象。诗人以长城和阿房宫的宏大背景开篇,反衬出桃花白云深处的宁静与超脱。桃花重叠,白云缭绕,洞门深锁,寓意着一个与世隔绝、永恒如春的仙境。在这里,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淳朴生活,不受版籍束缚,如同秦朝之外的自由民。
村庄环境优美,桑麻环绕,鸡犬相闻,流水人家映衬着花竹,展现出田园诗意的画面。渔父的形象悠然自得,他的绿色蓑衣与黄尘形成对比,更显其超脱尘世的清高。主人与客人在茅堂畅谈,对山中岁月的感慨,反映出他们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然而,渔父最终还是要回归城市,回首望去,云山遥远,暗示着桃花源的不可久留。诗人借渔父之口表达了对寻找仙踪的遗憾,以及对世间兴亡无常的感慨。最后,满溪桃花水似乎承载了诗人的无尽愁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失落。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桃源图景,寄寓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具有浓厚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