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穷生死本,勿为言句缠
出处:《送外甥法真一师》
宋 · 郭祥正
仕禄不及养,勇往学金仙。
弃家如脱屣,坏衣披稻田。
见汝若见母,令我涕泗涟。
我方龀龆时,巨狱遭摧颠。
汝母挈我往,西江赴临川。
爱育比其儿,衣食无颇偏。
追随二三载,思亲我言还。
是时汝未产,顾今三十年。
汝壮我已老,死者归重泉。
悠悠记昨梦,幻妄真可怜。
汝能逃世累,趣尚固已贤。
京华勿久栖,还当择深渊。
返穷生死本,勿为言句缠。
拭我衣上泪,赠汝金石篇。
弃家如脱屣,坏衣披稻田。
见汝若见母,令我涕泗涟。
我方龀龆时,巨狱遭摧颠。
汝母挈我往,西江赴临川。
爱育比其儿,衣食无颇偏。
追随二三载,思亲我言还。
是时汝未产,顾今三十年。
汝壮我已老,死者归重泉。
悠悠记昨梦,幻妄真可怜。
汝能逃世累,趣尚固已贤。
京华勿久栖,还当择深渊。
返穷生死本,勿为言句缠。
拭我衣上泪,赠汝金石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送外甥法真一师》,表达了对即将出家修行的外甥的深情与期望。
诗中首先提到“仕禄不及养”,意指官职俸禄无法满足赡养父母的需求,引出对亲情的重视。接着,“勇往学金仙”表达出对外甥出家修行的勇气和决心,学习佛法以求解脱。诗人描述了外甥舍弃家庭如同丢弃鞋子一样轻率,穿着破旧衣物耕作稻田的场景,展现出他为了修行不畏艰难的决心。
“见汝若见母,令我涕泗涟”一句,诗人将外甥视为自己的孩子,流露出深深的不舍之情。回忆起自己年幼时,因遭遇巨变而被外甥的母亲带往远方,母亲对他的关爱如同对待亲生儿子一般,衣食无忧,无微不至。诗人感慨地提到,跟随母亲多年后,他渴望回到亲人身边,而此时外甥却已长大成人,而他自己已步入老年。
最后,诗人对即将出家的外甥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提醒外甥不要在繁华的京城停留太久,应选择一个清净之地修行。鼓励外甥深入探索生死的本质,不要被言语所束缚。诗人以泪洗面,将这份深情化为金石之篇,赠予外甥,表达对他的深深祝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