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当筑十丈台,偶浯为之名全文

当筑十丈台,偶浯为之名

河决钜野溢,此时吾山平。
百川会两泽,千里围孤城。
桑野就芜漫,石桥尚峥嵘。
往往有白鹤,飞来群悲鸣。
我欲览风土,因之省民耕。
谁能同我乐,谁肯从我行。
楚人哀江南,倚沼而畦瀛。
临高诵斯语,正复伤人情。
当筑十丈台,偶浯为之名
上可容宴豆,下堪列旆旌。
棹歌出中流,箫鼓会前楹。
浮云来东山,落日隐北溟。
此乐或难忘,请公为我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存。开篇“河决钜野溢,此时吾山平”以黄河决堤、山川平地的景象起笔,展现了大自然力量的震撼。接着“百川会两泽,千里围孤城”描绘了众多河流汇聚,形成湖泊,环绕着一座孤城的壮观景象。

“桑野就芜漫,石桥尚峥嵘”则转而描写农田荒废,石桥依然屹立的对比场景,既有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也暗含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往往有白鹤,飞来群悲鸣”一句,通过白鹤的悲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寥与凄美。

诗人表达了想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以及关心百姓耕作生活的愿望,“我欲览风土,因之省民耕”。同时,也提出了邀请志同道合者一同前往的愿望,“谁能同我乐,谁肯从我行”。

接下来的“楚人哀江南,倚沼而畦瀛”两句,借用了楚人的故事,表达了对江南地区的哀思和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特定地域情感的共鸣。“临高诵斯语,正复伤人情”则点明了这种情感的深刻影响。

最后,诗人提出构想,在旧州石桥旁建造偶浯台,不仅为了游览观赏,更寓意深远。他设想的偶浯台可以容纳宴饮聚会,同时也能作为旗帜的展示之地,象征着团结与荣耀。“上可容宴豆,下堪列旆旌”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构想的宏大与实用。

“棹歌出中流,箫鼓会前楹”描绘了在台上游览时的音乐与欢庆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欢乐。“浮云来东山,落日隐北溟”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景色的变化。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