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出处:《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薤上露,光油油,日出曈曈,其光易收,乐日之匿得久留。
将何奉,奉咿嚘。
室有妇,膝有儿。
儿为父,妇为师。
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
妇步亦步,妇趋亦趋,伛伛偻偻,为儿觅肥腴。
如何令死心怦摧,姝姝媚媚,眉不得开,将此悲君胡当哉。
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将何奉,奉咿嚘。
室有妇,膝有儿。
儿为父,妇为师。
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
妇步亦步,妇趋亦趋,伛伛偻偻,为儿觅肥腴。
如何令死心怦摧,姝姝媚媚,眉不得开,将此悲君胡当哉。
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友人管大兄弓伯离世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如“薤上露”、“日出曈曈”和“日已匿,阴已霾”,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通过描绘妇人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以此反衬出管大兄的离去带来的悲痛。
“儿为父,妇为师”一句,强调了家庭中的尊卑关系和责任,而“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则表现出家人对逝者的忠诚与怀念。诗人的情感转折强烈,从日常生活的描绘到“如何令死心怦摧”的悲痛,再到“日晞朝阳乐无涯”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挽歌的独特韵味,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