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鍧鈜万石钟,又似森梢百尺松
旧恩耿耿新荣观,阡陌骈阗委虚室。
竹马儿童拥翠旌,章缝弟子看雄笔。
依依棠树逼丰茸,朗朗玉山高崒嵂。
郢中飞雪再徵歌,黍谷驱寒为吹律。
君不见黄次公,承恩召见明光宫。
五马俄纡丞相绶,颖川父老何当逢。
又不见蜀文翁,明经奖士邹鲁同。
岂有皋比秋宪府,高悬水镜摩层空。
何限尘埃腾宝剑,几从爨下赏枯桐。
八咏之楼可搥碎,力追正始还庞鸿。
纵横越甸三千里,流风遗爱都如此。
畏垒兴思未足多,万潭沉石徒为尔。
我亦谈经五伎穷,空山独往携孤筇。
文章有神交者道,尊前豁达开心胸。
朱霞半天何历落,云梦八九殊春容。
一似鍧鈜万石钟,又似森梢百尺松。
孔文举,郭林宗,千秋快士谁希踪。
平生不复骇真龙,神理绵绵欲往从。
传闻胜事画难工,为赋菁莪继国风,谁其采之达九重。
鉴赏
此诗《金华谣为周斗垣学宪》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描绘了金华地区人民对官员周斗垣的热烈欢迎与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地风俗民情与人文精神。
首句“著处欢迎恐相失”以夸张手法描绘了民众对周斗垣的热烈欢迎场景,仿佛生怕错过这位重要人物的到来。接着,“金华千人万人出”进一步强调了参与欢迎的人数之多,场面之壮观。
“旧恩耿耿新荣观”表达了人们对周斗垣过去恩泽与当前荣耀的深切怀念与赞美。“阡陌骈阗委虚室”则通过对比,突出了周斗垣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即使他不在场,人们也依然充满敬仰之情。
“竹马儿童拥翠旌,章缝弟子看雄笔”描绘了孩童与弟子们对周斗垣的尊敬与崇拜,他们手持翠旗,围观着他的雄健笔迹,体现了教育与传承的重要性。
“依依棠树逼丰茸,朗朗玉山高崒嵂”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象征着周斗垣品德与智慧的高洁。
“郢中飞雪再徵歌,黍谷驱寒为吹律”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周斗垣才能的赞誉,如同郢中飞雪般珍贵,如同黍谷驱寒般温暖人心。
“君不见黄次公,承恩召见明光宫。五马俄纡丞相绶,颍川父老何当逢。”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周斗垣受到的尊崇与恩遇,如同古代贤臣黄次公一般,深受百姓爱戴。
“又不见蜀文翁,明经奖士邹鲁同。岂有皋比秋宪府,高悬水镜摩层空。”再次引用历史典故,赞美周斗垣如同蜀地文翁,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在道德品质上影响深远。
“何限尘埃腾宝剑,几从爨下赏枯桐。”通过对比尘世与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周斗垣人格魅力的赞美。
“八咏之楼可搥碎,力追正始还庞鸿。”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周斗垣的影响力,如同八咏之楼一般,即使被摧毁,其精神与影响仍能流传。
“纵横越甸三千里,流风遗爱都如此。”总结了周斗垣的影响范围之广,其美德与智慧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整个地区。
“畏垒兴思未足多,万潭沉石徒为尔。”表达了对周斗垣精神的深刻思考与敬仰,认为其影响远超物质层面。
“我亦谈经五伎穷,空山独往携孤筇。”诗人自谦,表示自己虽有谈论经学的能力,但与周斗垣相比仍有差距,只能独自前往山中,携带一根竹杖,表达对周斗垣的敬仰与追随之心。
“文章有神交者道,尊前豁达开心胸。”强调了文章与品德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周斗垣面前,诗人内心得到了释放与豁达。
“朱霞半天何历落,云梦八九殊春容。”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周斗垣精神的赞美,如同朱霞般绚丽,如同云梦般清新。
“一似鍧鈜万石钟,又似森梢百尺松。”将周斗垣的影响力比作钟声与松树,象征其影响深远且持久。
“孔文举,郭林宗,千秋快士谁希踪。”引用历史人物孔文举与郭林宗,表达了对周斗垣才能与品格的极高评价。
“平生不复骇真龙,神理绵绵欲往从。”表达了诗人对周斗垣的景仰之情,认为其品德与智慧如同真龙一般,值得追求与学习。
“传闻胜事画难工,为赋菁莪继国风,谁其采之达九重。”最后,诗人感叹,即使是再好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描绘周斗垣的功绩与影响,希望以此诗来继承国家的文化传统,并期待有人能够将这份精神传递至最高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历史典故,深情地赞美了周斗垣的品德与才能,展现了其对当地社会的巨大影响与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