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才讵敢诬明主,厚禄那能羡故人
出处:《辇下言怀》
宋 · 喻良能
马蹄重踏帝京尘,七载江湖饱问津。
白发有人疑甲子,清斋无日不庚申。
不才讵敢诬明主,厚禄那能羡故人。
乞得泮宫闽粤去,未妨閒处著吾身。
白发有人疑甲子,清斋无日不庚申。
不才讵敢诬明主,厚禄那能羡故人。
乞得泮宫闽粤去,未妨閒处著吾身。
注释
帝京:京都,这里指朝廷所在地。七载:七年。
甲子:古代以六十岁为一个甲子周期,此处指年纪大。
庚申:天干地支中的庚申,古人用来纪日,此处可能指作者每日的修行日程。
不才: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没有才能。
诬明主:欺骗英明的君主。
厚禄:优厚的俸禄。
泮宫:古代的学校,特别是指州县学府。
闽粤:福建省和广东省的简称。
著吾身:安置我的身心,意指在此度过余生。
翻译
马蹄声中重踏京城尘土,七年江湖生涯四处求学。满头白发有人猜测已过六旬,每日清修从无间断庚申辰。
我无才德怎敢欺骗明君,丰厚俸禄岂能羡慕他人。
只愿求得去往福建广东的学府,即使闲居也能安放我的身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辇下言怀》,表达了作者在京城多年后的感慨和人生选择。首句“马蹄重踏帝京尘”描绘了他在皇都忙碌奔波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官场生涯的艰辛与尘世纷扰。接着,“七载江湖饱问津”则回顾了他在外漂泊七年,广博地寻求知识和经验的经历。
“白发有人疑甲子”写出了诗人岁月匆匆,已届老年,有人甚至怀疑他已年过六旬。“清斋无日不庚申”进一步刻画了他的生活节俭和对道家思想的崇尚,每日坚持清修,以庚申(道教中的重要日子)为戒律。
“不才讵敢诬明主”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表示自己虽然才能有限,但不敢妄自菲薄或欺骗圣明的君主。“厚禄那能羡故人”则流露出对富贵生活的淡然态度,他并不羡慕那些仅凭权势而获得丰厚俸禄的人。
最后两句“乞得泮宫闽粤去,未妨閒处著吾身”表达了诗人希望能离开京城,到福建、广东等地的学校任职,过上相对闲适的生活,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往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选择,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淡泊名利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