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鸟宿林啼夜雨,荒村留月觅余魂
出处:《兵远》
清 · 张云鹗
绝壑谁堪此旦昏,可怜垂老负儿孙。
兵遥已被烽烟苦,家在宁忘耕凿恩。
惊鸟宿林啼夜雨,荒村留月觅余魂。
天狼未殒时多难,收得郊原老泪痕。
兵遥已被烽烟苦,家在宁忘耕凿恩。
惊鸟宿林啼夜雨,荒村留月觅余魂。
天狼未殒时多难,收得郊原老泪痕。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云鹗的《兵远》表达了主人公身处战乱之中,年事已高却还要承受离别之苦和思念家乡的深深忧虑。首句“绝壑谁堪此旦昏”描绘了主人公身处险峻山谷,面对日暮时分的孤独与无奈,显示出环境的艰难和内心的凄凉。次句“可怜垂老负儿孙”则揭示了他为了生计和战争远离家人,无法履行作为长辈的责任,流露出对后代的愧疚之情。
第三句“兵遥已被烽烟苦”进一步强调战争带来的苦难,连远方的边疆都笼罩在烽火之中,生活艰辛。第四句“家在宁忘耕凿恩”表达了他对家乡和土地深深的眷恋,即使身处异地,也难以忘怀辛勤耕耘的日子。
第五、六句“惊鸟宿林啼夜雨,荒村留月觅余魂”通过描绘夜晚林中惊鸟的啼鸣和荒村月色,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主人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无处不在,连夜晚的自然景象都仿佛在寻找他的魂魄。
最后两句“天狼未殒时多难,收得郊原老泪痕”以“天狼”暗指敌军,表达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多灾多难的感慨。主人公感叹在敌寇未除之前,自己只能在郊野之地留下老泪,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对家国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