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出处:《江上春叹》
唐 · 岑参
腊月江上煖,南桥新柳枝。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春风触处到,忆得故园时。
终日不如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腊月:农历十二月,冬季最冷的时候。江上:江面上。
煖:同暖,温暖。
南桥:南方的一座桥,泛指地点。
新柳枝:新长出的柳树枝条。
春风:春天的风,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触处到:到处都能到达,无处不在。
忆得:回忆起。
故园时:过去在故乡的时光。
终日:整天,一整天。
不如意:不顺心,不愉快。
出门:离开家门。
何所之:去哪里,不知所往。
从人:依附他人,听从别人。
觅颜色:寻找好脸色,寻求别人的满意。
自笑:自我嘲笑。
弱男儿:软弱无能的男子。
翻译
寒冬腊月江面暖,南桥边新柳展枝绿。春风吹遍各处所到之地,勾起回忆往昔家园时光。
整日心事重重难以舒畅,出门却不知该去向何方。
为求他人欢心四处奔波,自嘲苦笑身为弱小男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时节的景象,诗人在江上感受到温暖,目睹南桥新生的柳枝。春风轻拂,一切生机勃发,令人不禁想起旧日的家园。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终日不如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无奈。而“出门何所之”则是表现诗人面对未知世界的迷茫和无助。诗人的这些感受,似乎是在探寻生命的意义以及个人的位置。
最后两句,“从人觅颜色,自笑弱男儿”,显示了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不适应和自嘲。他试图从别人的面容中寻找情绪的寄托,却也只能是自我解嘲,一位弱小的男性在复杂世界里的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个人力量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