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汝阳真天人,绢帽著红槿。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馀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馀烬。
天游照六凿,虚室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从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目,怨句写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缠头三百万,不买一微哂。
共誇青山峰,曲尽花不陨。
当时谪仙人,逸韵谢封畛。
诗成天一笑,万象解寒窘。
惊开小桃杏,不待雷发轸。
馀波尚涓滴,乞与居易、稹。
尔来谁复见,前辈风流尽。
寂寞两诗人,残红对樱笋。
饥肠得一醉,妙语传不泯。
君来恨不与,更复相牵引。
我老心已灰,空烦扇馀烬。
天游照六凿,虚室扫充牣。
悬知色竟空,那复嗜乌吻。
萧然一方丈,居士老庞蕴。
散花从满裓,不答天女问。
故人犹故目,怨句写馀恨。
疑我此心在,遮防费栏楯。
应虞已毙蛇,折尾时一蠢。
仄闻孟光贤,未学处仲忍。
寄招应已足,左右侍云鬒。
何时花月夜,羊酒谢不敏。
此生如幻耳,戏语君勿愠。
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注释
真天人:形容极为出色的人物。绢帽:古代男子常戴的帽子。
缠头:古代赏赐给诗人的财物。
谪仙人: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孟光:东汉贤妻。
处仲:东汉隐士。
翻译
汝阳真是个神仙人物,头戴红色的绢帽。他拥有三百万财富,却不愿为一丝微笑而购买。
众人夸赞他如青山峻岭,诗歌中花儿永不凋零。
他曾是被贬谪的仙人,超逸的风度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他的诗作让天地欢笑,万物因之驱散寒冷。
他令小桃杏惊醒绽放,无需春雷催促。
他的余威仍如细流,希望能赠予白居易和稹。
自那时起,还有谁能见到这样的风采?
两位诗人孤独相对,只有残红与樱笋陪伴。
饥饿时能一醉方休,他的妙语永存不朽。
遗憾未能与你共享,你的到来又牵动我的心弦。
我已老去,心如死灰,只能徒劳地扇动余烬。
我在天游中寻找解脱,清空内心杂念。
深知一切皆为空,不再贪恋世俗的享乐。
我如同一位居士,孤寂地生活在一丈之地。
我不回应天女的询问,散花自赏。
旧友的目光依旧,我的怨言承载着剩余的遗憾。
你可能怀疑我心有所属,但不必设防。
应警惕已死的蛇,偶尔还会抽搐。
听说孟光贤良,未学处仲的忍耐。
只须寄信邀请,左右有黑发侍女相伴就足够。
何时能共赏花月之夜,一杯羊酒以示歉意。
人生如梦幻泡影,玩笑话请不要介意。
我们应像亡是公和子虚那样,倾听而不论真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汝阳遇见一位仙风道骨之人,头戴红槿花装饰的绢帽,给人的感觉是超凡脱俗,不以世俗财富为念。诗中还提到了与朋友们共同赏花、饮酒的乐事,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苏轼在诗中展现了他特有的幽默和自嘲,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青山、花朵、桃杏等,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内心的感受。
诗中还包含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苏轼以其独特的笔触,将自己的情感世界与自然景观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望,更是一次心灵的自我对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非凡的文学才华,以及他对于人生、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