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嫁女来丧夫,鬻儿来葬舅全文

嫁女来丧夫,鬻儿来葬舅

出处:《请急赈歌
清 · 蔡廷兰
昔读宝俭箴,贵粟贱金帛。
昔闻袁道宗,蠲赈上六策。
又闻林希元,荒政丛言摘。
三便与三权,六急从所择。
自古以为然,周赒救艰厄。
况兹斥卤区,民贫土更瘠。
年来遭旱灾,满地变焦赤。
又被咸雨伤,狂飙起沙碛。
海枯梁无鱼,山穷野无麦。
老稚尽尪羸,半登饿鬼籍。
丁男散流离,死徙无踪迹。
所赖别驾仁,捐廉先施借。
向来失预防,社谷祇虚额。
乾隆十六年,官捐二百石。
移归台邑仓,陈腐实可惜。
何不拨数千,存贮常平积。
平粜假便宜,采运收补益。
兹法如堪行,从长一筹画。
炊烟卓午飞,乞火闻邻妇。
涕泪谓予言,恨死乃独后。
居有屋数椽,种无田半亩。
夫婿去年秋,东渡糊其口。
高堂留衰翁,穷饿苦相守。
夫亡讣忽传,翁老愁难受。
一夕归黄泉,半文索乌有。
嫁女来丧夫,鬻儿来葬舅
家口馀零丁,幼儿尚襁负。
吞声抚遗孤,饮泣谋升斗。
朝朝掇海菜,采采不盈手。
菜少煮加汤,菜熟儿呼母。
儿饱母忍饥,母死儿不久。
尔惨竟至斯,谁为任其咎。
可怜一方民,如此计八九。
恩赈曾几多,可能活命否。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乾隆年间,作者蔡廷兰对当时社会民生困境的关注与忧虑。诗中提到古代先贤关于粮食与救济的智慧,强调了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救助百姓的重要性。

诗中描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连年干旱、咸雨和狂风导致土地干涸、作物歉收,人民生活陷入极度贫困。老幼病弱者营养不良,甚至濒临死亡边缘。男性劳动力因生计问题四处流浪,家庭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官员展现了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动用自己的俸禄来先行救助民众。

然而,诗中也指出,过去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储备,使得官方的捐赠显得杯水车薪。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常平仓制度,利用平价销售粮食、调配资源等方式,长期稳定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同时,诗中表达了对未能及时救助的遗憾,以及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民生问题,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公正和人道主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