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
出处:《和郡守沈持要赏柑之什三首 其二》
宋 · 陈傅良
东都门外问征艘,去国身轻亦太豪。
谁可对床听夜雨,自于同社燕春醪。
不知温诏从天下,又罢幽寻与世遨。
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
谁可对床听夜雨,自于同社燕春醪。
不知温诏从天下,又罢幽寻与世遨。
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
注释
征艘:远行的船只。去国:离开国都。
夜雨:夜晚的雨声。
温诏:温暖的诏书,可能指皇帝的恩旨。
幽寻:隐居的探索或寻找。
堂下梦:厅堂下的梦境,可能指官场或世俗生活的幻想。
松柏:常用来象征坚贞和长寿,也可能暗指忠诚的士人。
翻译
在东都城门外询问远行的船只,离开国都感觉身体轻盈也过于豪迈。谁能与我在夜里对床听雨声,独自享受同社饮酒的春日欢乐。
不知道温暖的诏书是否从天而降,又停止了我隐居的寻找,与世间游荡。
从此应该结束在厅堂下的梦境,回头望去,那松柏为谁而显得高大。
鉴赏
这首宋诗是陈傅良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离开京都时的豪迈心情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东都门外问征艘"描绘了诗人站在都城之外,询问即将启程的船只,流露出离别京城的洒脱。"去国身轻亦太豪"则写出诗人虽然远离故土,但内心却充满豪情。
接下来的两句"谁可对床听夜雨,自于同社燕春醪",诗人怀念起在京都与朋友共度的夜晚,一起聆听夜雨,畅饮春酒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不知温诏从天下,又罢幽寻与世遨"暗示了诗人可能接到朝廷的召唤,结束了隐逸的生活,准备接受新的使命。"温诏"指温和的诏书,"幽寻"指隐居的闲适生活,"遨"即游历。
最后两句"从此宜休堂下梦,顾瞻松柏为谁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感慨,暗示自己将不再有闲暇做隐逸之梦,而是要关注国家大事,以松柏的坚韧自勉,暗示自己将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行。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离别的豪放,又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体现了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