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出处:《登辨觉寺》
唐 · 王维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竹径:竹子丛生的小路。初地:佛教用语,指修行的初步阶段或起点。
莲峰:像莲花般的山峰,常用来象征佛教的纯洁。
化城:佛教用语,比喻理想的佛国或理想境界。
三楚:古时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泛称。
九江:中国江西省的一条大河,也指其流域地区。
趺坐:佛教中的一种坐姿,即盘腿坐,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上。
梵声:梵呗,佛教诵经或赞唱之声。
法云: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云,遍覆一切。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地,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翻译
走过起初的竹林小道,莲花般的山峰矗立在佛化的城中。窗外三楚的景色尽收眼底,林梢之上仿佛能看到宽阔的九江平原。
柔软的草丛承托着跏趺而坐的身体,高大的松树回荡着诵经的声音。
住在远离尘世的法云之外,静观世间,领悟到无生的真谛。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登临辨觉寺时所见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通过对竹林小道和莲花山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紧接着"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则是诗人从高处眺望所见,三楚指长江中游之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九江则指长江下游之地,今安徽一带,这两句展示了辨觉寺的高峻位置,可以远观千里之外的风光。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中,“软草”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而“长松响梵声”则是诗人坐在松树下听到的僧侣诵经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表明诗人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禅定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看待世间万象,领悟到一切皆是无常变化的道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王维特有的山水田园诗意境,以及其深厚的佛法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