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出处:《同紫芝游西山》
宋 · 杜耒
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
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几番:多次。江上:江边。
凭栏:倚靠栏杆。
久:长久。
今:现在。
西山:西山。
山里行:山路行走。
天遣:上天安排。
三客:三位友人。
一朝晴:连续的晴天。
穿:穿过。
藤蔓:藤蔓植物。
寻源去:探寻源头。
烟霏:烟雾。
趁步生:随着步伐产生。
幽鸟:幽静的鸟儿。
清哢:清脆的鸣叫。
诗成:诗已完成。
翻译
我在江边多次长久地倚靠栏杆,现在正走在西山的山路上。上天安排我跟随三位友人之后,春天里从未有过这样连续的晴朗天气。
我正穿过藤蔓探寻水源源头,忽然看见烟雾随着步伐而生。
幽静的鸟儿对着我发出清脆的鸣叫,似乎知道我已经写成了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漫步的景象和心境。开头“几番江上凭栏久,今在西山山里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长期向往与现实中的亲身体验,表现出一种从城市到大自然的转变。
接着,“天遣得随三客后,春来无此一朝晴”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这里的“三客”通常指代岁月、疾病和死亡,而“春来无此一朝晴”则表达了对难得良辰美景的珍惜。
下片“方穿藤蔓寻源去,忽见烟霏趁步生”描绘了一种探幽访胜的情景。“方穿藤蔓寻源去”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深处探索的欲望,而“忽见烟霏趁步生”则是这种探索中所遭遇的意外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末了,“幽鸟向人作清哢,似应知我有诗成”两句,则揭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默契和沟通。这里的“幽鸟向人作清哢”是说隐蔽中的小鸟似乎在对诗人唱歌,而“似应知我有诗成”则表明这种自然之声已经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完成了一首诗篇。
总体来看,这是一首抒情性质的山水田园诗,它通过对西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与融入,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灵感和心灵平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