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营巢老自如,渭川端不羡商於
出处:《筠庄亭轩皆以筠名学士兄有诗次韵》
宋 · 李弥逊
种竹营巢老自如,渭川端不羡商於。
松行外护遮凡木,莲叶平铺覆断渠。
我辈方宜置丘壑,此君可共乐琴书。
轩亭处处成清閟,足了一生宁愿馀。
松行外护遮凡木,莲叶平铺覆断渠。
我辈方宜置丘壑,此君可共乐琴书。
轩亭处处成清閟,足了一生宁愿馀。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种竹营巢老自如,渭川端不羡商於”两句,表达了诗人种植竹子、建造家园,年纪增长而心态自在,不再羡慕世间功名利禄的生活理想。"渭川端"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是泛指一处幽静之地。
接着“松行外护遮凡木,莲叶平铺覆断渠”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美好。"松行外护"可能意味着家园周围种植了许多松树,而"遮凡木"则是说这些松树遮挡了其他普通的树木,营造出一片清幽的空间。而"莲叶平铺覆断渠"则描绘了一幅荷叶覆盖小溪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
诗人的生活哲学在“我辈方宜置丘壑,此君可共乐琴书”两句中得到体现。这里的“我辈”指的是诗人自己以及志同道合之人,他们认为应该安顿于山水之间,与这位“此君”(可能是亲友或知己)共同享受琴瑟和畅的生活。
最后,“轩亭处处成清閟,足了一生宁愿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轩亭这种建筑形式的喜爱,以及对清净环境的向往。"轩亭"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简洁、自然的居住空间,而“处处成清閟”则强调了这样的空间无处不在,充满了清净之气。诗人认为,如果能有一生安宁地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就心满意足,不再有其他的愿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理想居住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