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来悲风,四望气萧瑟
奈何丧三贤,前后才期月。
邻几任天资,浮饰耻澡刷。
朝市等山林,衣冠同布褐。
外无泾渭分,内有淄渑别。
逢时敢危言,慷慨谁能夺。
圣俞诗七千,历历尽精绝。
初无追琢勤,气质禀清洁。
负兹惊世才,未尝自标揭。
鞠躬随众后,侧足畏蹉跌。
钦圣渥洼驹,初生已汗血。
虽有绝尘踪,不失和鸾节。
宜为清庙器,俨雅应钟律。
众论仍共然,非从友朋出。
群才方大来,軮轧扶帝室。
谁云指顾间,联翩化异物。
吊缞哭未已,病枕气已竭。
同为地下游,携手不相失。
绅绂顿萧条,相逢但嗟咄。
诵君三哀诗,终篇涕如雪。
眉目尚昭晢,笑言犹彷佛。
肃然来悲风,四望气萧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隽杰:杰出的人才。丧:失去。
澡刷:洗涤、磨砺。
朝市:朝廷。
衣冠:官员的服饰。
泾渭:比喻事物的黑白分明。
和鸾:古代驾车时的铃铛,象征和谐。
清庙器:庙堂上的重要角色。
軮轧:车轮滚动的声音,比喻人才的涌现。
联翩:连续不断。
吊缞:丧服,指悼念死者。
昭晢:明亮,清晰。
翻译
世间诞生众多生灵,其中有一人杰出出众。可惜失去三位贤才,前后相隔仅一个月。
邻居凭借天赋,却耻于虚饰,不愿磨砺。
朝廷与山林无异,官员平民皆着粗布。
外表无明显分别,内心却有高下之分。
敢于在时局动荡中直言,豪情壮志无人能夺。
圣俞留下七千首诗,每一篇都精妙无比。
他起初并未刻意雕琢,才华源于纯净本质。
身怀惊世之才,却低调不显摆。
他谦逊随众,小心翼翼以免失误。
如同钦慕圣明的宝马,他一出生就显非凡。
尽管超凡脱俗,却不失礼仪节度。
他适合成为清庙中的重要人物,举止优雅合韵律。
大众观点如此,非出自朋党。
众多人才正崛起,辅佐帝业。
谁曾料想,转眼间他们已化为异类。
悼念亡者泪未干,病榻上气息已竭。
一同沉入地下世界,即使逝去也要手牵手。
官服不再繁盛,相见唯有叹息。
诵读你的哀歌,读到最后泪水如雪落下。
你的容貌依然清晰,笑容仿佛还在眼前。
悲伤的风肃然而至,四周气氛凄凉。
鉴赏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其作者司马光是一位颇有才华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全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悼,展现了深切的友情和对亡者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才难得、时运不济的感慨。
在诗中,“天生千万人,中有一隽杰”直接点出了诗题的主旨,即在众多普通之辈中,偶有才智非凡的人物。接着“奈何丧三贤,前后才期月”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惋惜和无限的怀念。
诗人通过“邻几任天资,浮饰耻澡刷”等句子,强调了亡者的自然才情与众不同的装饰之美。同时,“朝市等山林,衣冠同布褐”则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平等景象。
在后半段,诗人自信地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自己未曾自诩的谦逊态度。"圣俞诗七千,历历尽精绝"、"初无追琢勤,气质禀清洁"等句子,不仅展示了亡者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纯净和不屑于世俗功名。
在结尾部分,“绅绂顿萧条,相逢但嗟咄”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感,而“诵君三哀诗,终篇涕如雪”则再次强调了对亡者的深切悼念。最后,“眉目尚昭晢,笑言犹彷佛”和“肃然来悲风,四望气萧瑟”增添了一份超越时空的怀旧与哀伤。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高水平的悼念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