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
出处:《自石屋洞至法相寺一首》
明 · 黄省曾
性分各有极,修意江海上。
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
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
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
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
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
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
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
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
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
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
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
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
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
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
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
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
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
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石屋洞至法相寺的旅程,展现了其对自然与禅宗哲学的深刻感悟。诗中以“性分各有极,修意江海上”开篇,点明了个体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通过采药和向颛老学习,表达了对自然和古老智慧的追求。“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则展现了诗人漫步于山林间,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
“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阳面的山峰令人遐想,阴面的悬崖则引发深思。“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则描述了在险峻的山壁和幽深的洞穴中探险的惊险与自由。
“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表现了诗人追寻真理的道路,与僧侣的相遇与交流。“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表达了诗人超越物质形态,心灵得到升华的境界。
“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暗示了诗人汲取自然之水,创造新的生活基础。“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引用古人名言,表达了坚守信念,内心光明的决心。
“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平静,以及对高远境界的追求,不为外物所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精神世界的独特见解,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的融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