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
出处:《题悟石轩旧传生公说法石为点头轩以是名》
明 · 严嵩
盘石寺门前,相传听法年。
袭讹僧善幻,赏胜客犹怜。
松桂流寒月,藤萝起夕烟。
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
袭讹僧善幻,赏胜客犹怜。
松桂流寒月,藤萝起夕烟。
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盘石寺门前的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首句“盘石寺门前”便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古刹的氛围中,暗示着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着,“相传听法年”则点出了寺庙与佛法的渊源,仿佛在述说着过去僧人讲经说法的场景。
“袭讹僧善幻,赏胜客犹怜。”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僧侣的修行生活以及来访者的感受。这里的“袭讹”可能指的是传承中的错误或误解,而“善幻”则可能是对僧侣高超技艺或智慧的赞美。同时,诗句也表达了访客对这种独特景象的怜爱之情,无论是对僧侣的敬仰还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松桂流寒月,藤萝起夕烟。”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松树和桂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而藤萝在傍晚升起的烟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也暗示了禅宗中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最后,“未须谈寂理,聊此息尘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认为不必深究佛理的玄妙,只需在此地暂时放下世俗的烦恼,寻求内心的宁静。这不仅是对寺庙环境的赞美,也是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盘石寺门前的景致,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