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出处:《登乾明院碧藓亭》
宋 · 梅尧臣
馀喘不苟尽,顺俗来饭僧。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
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
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馀喘:苟且偷生。不苟尽:不愿勉强。
顺俗:迎合世俗。
饭僧:供养僧人。
东岭:东方山岭。
上方:寺庙。
脩竹:修长的竹子。
觚棱:屋檐。
苍石案:青石桌案。
孤蔓藤:孤零零的藤蔓。
系累:牵绊。
尘世:世俗琐事。
更住:长久居住。
殊未能:难以做到。
翻译
我不愿苟且偷生,迎合世俗去供养僧人。东方山岭上有座寺庙,修长的竹子遮掩了它的屋檐。
山下有一块青石桌案,旁边攀挂着一根孤零零的藤蔓。
我被尘世的琐事牵绊,想要长久居住在这里却难以做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登乾明院碧藓亭》,描绘了诗人登临乾明院碧藓亭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馀喘不苟尽”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暂时放下,意为他不愿勉强自己去迎合世俗。接着,“顺俗来饭僧”暗示他选择在此处与僧人共餐,寻求片刻的宁静。
“东岭有上方,脩竹蔽觚棱”描绘了寺庙所在的山岭上,高耸的建筑被修长的竹林环绕,显得清幽雅致。而“下有苍石案,旁挂孤蔓藤”则细致刻画了亭子下方的自然景观,青石案台和攀附其旁的孤藤增添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最后两句“系累向尘世,更住殊未能”流露出诗人对尘世纷扰的牵挂以及对于能否长久停留在此地的犹豫。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静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