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
出处:《题米家童》
明 · 范景文
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
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
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
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
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
鉴赏
这首《题米家童》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米家童演唱的独特魅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演唱者技艺的高超与情感的丰富。
“生自吴趋来帝里,故宜北调变南腔。”开篇即点出演唱者的背景与风格特点,他来自江南,却能以北方的调子演绎南方的曲调,这种融合南北特色的演唱风格,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每当转处声偏慢,将到停时调入双。”进一步描述演唱过程中的技巧与情感表达。在歌曲转折之处,声音显得格外悠长,而在接近结束时,又巧妙地融入了双音,使得整个演唱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了情感的起伏。
“坐有周郎应错顾,箫吹秦女亦须降。”这里运用典故,将演唱者与历史上的音乐大师相提并论,暗示其技艺之高超。周郎(周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音乐家,秦女则是传说中的音乐天才,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演唱者不仅技艺出众,还能引发听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恐人仿此翻成套,轻板从今唱大江。”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演唱者创新精神的赞赏与期待。担心有人模仿这种独特的演唱方式,形成固定的套路,希望演唱者能够继续探索新的音乐之路,让轻快的旋律传遍大江南北。
整首诗通过对演唱者技艺与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与演唱艺术的高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