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田光苦殉名,匆匆伏剑激荆卿
英雄不肯言成败,节侠何知有死生。
皆白衣冠持大斗,尽冲毛发上长缨。
离觞未半驱车去,风叶哀含变徵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阅读《荆轲传》后所作的六首诗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荆轲及其事迹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首先,“多事田光苦殉名”一句,诗人借用了田光的故事,表达了对那些为了名声而牺牲自己的人的感慨。田光是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为保护燕太子丹的计划不被泄露,选择了自杀,以示忠诚和牺牲精神。诗人在这里将田光与荆轲相提并论,暗示了荆轲同样为了国家和使命而不惜牺牲个人名誉。
接着,“匆匆伏剑激荆卿”描绘了荆轲刺秦王的壮烈场景。荆轲作为燕国使者,为了阻止秦国吞并燕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赴死之行,以一己之力挑战强大的秦王。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荆轲的英勇无畏,也体现了他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高尚情操。
“英雄不肯言成败”一句,诗人赞美了英雄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关注行动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田光还是荆轲,他们都不在乎最终的结果如何,只在乎自己是否完成了使命,是否为正义和理想而战。
“节侠何知有死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英雄们的气节与侠义精神,他们对于生死的超脱,以及对道德与正义的坚守,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
“皆白衣冠持大斗,尽冲毛发上长缨”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英雄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不顾一切地执行任务的情景。他们如同手持大斗的勇士,即使面对危险,也不退缩,甚至愿意将自己的生命置于险境之上。
最后,“离觞未半驱车去,风叶哀含变徵声”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离去时的哀伤之情。虽然英雄们已经离开,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将永远流传,如同秋风吹过,带走了落叶,却留下了深沉的哀思和对英雄的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荆轲及其故事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牺牲精神、道德勇气以及历史记忆的崇高敬意。它不仅赞扬了古代英雄的壮举,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人责任、理想追求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