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
出处:《偶地居》
明 · 释宗泐
偶地即吾庐,绝胜树下宿。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
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燕坐白日间,青山常在目。
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
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
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
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燕坐白日间,青山常在目。
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
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
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满足。首句“偶地即吾庐”,诗人将偶然找到的地方视为自己的住所,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接着,“绝胜树下宿”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偏爱,认为在树下住宿远不及此地舒适自在。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两句,诗人强调了居住条件并不需要豪华,内心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接下来,“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与“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形成对比,指出古人为了拥有住所付出巨大努力,而自己无需如此,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意和对过去艰辛的反思。
“燕坐白日间,青山常在目”描绘了诗人悠闲地坐在阳光下,眼中常有青山相伴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则通过月光替代烛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几有寒山诗,兴来时一读”表明诗人喜爱寒山诗,闲暇时会阅读以寄托情感。“十日不出门,满阶春草绿”则以春草的生长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平静的生活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简朴、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与满足,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