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全文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
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
弱冠父终天,患难从兹始。
穷途久奔驰,携家复转徙。
吁嗟骨月亲,音问疏桑梓。
今年游真州,兰若寄行李。
中有一比邱,闻我跫然喜。
坐久道姓名,知为从母子。
家贫遭飘荡,耶娘相继死。
伯兄去东粤,存殁不堪拟。
仲兄远佣书,遥遥隔江水。
弱妹适异县,寡宿无依倚。
兄弟馀两人,流落江之涘。
髡缁入空门,此生长已矣。
哽咽语夜阑,寒风裂窗纸。

注释

昔余:从前的我。
十三龄:十三岁。
丧母:母亲去世。
失所恃:失去依靠。
海上一千里:千里之外的海上。
弱冠:二十岁。
终天:去世。
穷途:艰难困苦。
转徙:迁移。
骨月亲:骨肉至亲。
桑梓:故乡。
兰若:寺庙。
行李:寄居。
比邱:僧人。
跫然:脚步声。
从母子:堂兄弟。
耶娘:父母。
存殁:生死。
仲兄:二哥。
佣书:做佣工。
寡宿:孤身。
无依倚:没有依靠。
流落:漂泊。
江之涘:江边。
髡缁:削发为僧。
空门:佛教。
夜阑:深夜。
寒风裂窗纸:寒风吹破窗户纸。

翻译

我年轻时十三岁,母亲去世失去依靠。
十四岁随父亲做官,漂泊在千里之外的海上。
二十岁时父亲离世,从此陷入艰难困苦。
长久奔波于穷途,带着家人不断迁移。
感叹骨肉至亲,音信渐少故乡。
今年来到真州,寄居寺庙中。
寺中有位僧人,听到我的脚步声而欢喜。
交谈后得知他是我的堂兄弟,
因家贫流离失所,父母相继去世。
大哥去了东粤,生死未卜。
二哥远在他乡做佣工,隔着遥远的江水。
妹妹嫁到远方,孤身无依。
只剩我和兄弟二人,漂泊在江边。
我削发为僧,这一生算是完了。
深夜哽咽诉说,寒风吹破了窗户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自幼丧母,父亲远宦,家庭困顿的不幸遭遇。诗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情,透露出诗人的悲凉心境。

“昔余十三龄,丧母失所恃。” 这两句点明了诗人自幼丧母,失去了依靠,这种家庭变故给诗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十四从父宦,海上一千里。” 父亲远行做官,相隔遥远,这样的生活经历让诗人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

“弱冠父终天,患难从兹始。” 年轻时父亲去世,家庭的困难和挑战随之而来。诗人用“弱冠”指代年轻时期,表明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父亲不幸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穷途久奔驰,携家复转徙。” 家庭的贫困和频繁的迁徙生活,让诗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艰辛与不安定。

“吁嗟骨月亲,音问疏桑梓。” 这里的“骨月”指的是月下的清冷,象征着诗人的哀愁心情。通过对亲人声音的追忆,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的无限留恋。

“今年游真州,兰若寄行李。” 诗人在真州游历时,将自己的行囊托付给僧人,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不稳定与漂泊感。

“中有一比邱,闻我跫然喜。” 在游历中听到有与自己同乡的人,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在异地能遇到知音,能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坐久道姓名,知为从母子。” 与僧人交谈后得知对方是自己的远房亲戚,这份意外的亲情联结,让诗人的内心得到了一定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回顾,展现了一个充满波折和不幸的家庭历史,以及个体在逆境中寻找精神寄托的过程。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但情感真挚,反映出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