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出处:《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
明 · 湛若水
暮泊清溪隈,朝登凤凰台。
凤凰去千载,遗台尚崔嵬。
肩舆向名山,春山花烂然。
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上山觅灵泉,灵泉有如神。
我到泉倏来,阐彼舆皂言。
此泉应潮汐,莫或爽时刻。
其动若雷殷,其止若龙蛰。
爱泉者黄生,开我甘泉亭。
甘泉与灵泉,同以天一清。
留诗刻泉上,清者来濯缨,于泉何损增。
凤凰去千载,遗台尚崔嵬。
肩舆向名山,春山花烂然。
如锦屏匝地,如剑戟插天。
上山觅灵泉,灵泉有如神。
我到泉倏来,阐彼舆皂言。
此泉应潮汐,莫或爽时刻。
其动若雷殷,其止若龙蛰。
爱泉者黄生,开我甘泉亭。
甘泉与灵泉,同以天一清。
留诗刻泉上,清者来濯缨,于泉何损增。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观清溪灵泉书院刻崖石》描绘了诗人暮夜泊船清溪边,次日清晨攀登凤凰台的景象。他感叹凤凰虽已离去千年,但遗迹依然雄伟。随后,诗人乘肩舆前往名山,沿途春花烂漫,山色如锦绣,峰峦如剑戟直插云天。在山上寻找灵泉,泉水神奇无比,仿佛有灵性,随潮汐而动,静止时如龙蛰。诗人对泉水的喜爱源于黄生,后者在此建了甘泉亭,两泉皆以清澈闻名。诗人将诗句刻在泉石上,寓意清泉能洗涤心灵,对泉水并无损害反而增添了诗意。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泉水的灵性,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清廉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