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逃微责去汶远,公坐高名出昼迟
出处:《挽雷尚书丧归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陈杰
班朝曾共多艰日,草疏相过太息时。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忠魄九原悲。
我逃微责去汶远,公坐高名出昼迟。
危急一朝还并命,举头颠厦欲安之。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忠魄九原悲。
我逃微责去汶远,公坐高名出昼迟。
危急一朝还并命,举头颠厦欲安之。
注释
班朝:朝廷。共多艰日:共度艰难岁月。
草疏:起草奏章。
太息:叹息。
斁伦:败坏伦理。
千古痛:千古痛心事。
忠魄:忠诚的灵魂。
九原:九泉之下。
微责:微小的责罚。
汶远:远走汶水边(汶,河流名)。
昼迟:白天显得缓慢。
危急一朝:危急时刻。
并命:命运相连。
颠厦:摇摇欲坠的殿堂。
安之:稳定它。
翻译
在艰难的日子里,我们曾在朝廷共度,草拟奏章时相互叹息。扶正败坏的伦理,这千古的痛心事,唤起忠诚英魂九泉的悲伤。
我为逃避微小的责罚,远走他乡,而您因高尚名声,白天也显得缓慢。
在危急时刻,我们的命运再次相连,抬头望着摇摇欲坠的殿堂,希望能稳定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至元初诗人陈杰为悼念雷尚书所作的挽诗之一。诗中表达了对亡友在艰难岁月中的共同经历和深厚情谊的怀念,以及对雷尚书高尚人格和忠诚精神的敬仰。"班朝曾共多艰日"描绘了他们一同面对朝廷困境的日子,"草疏相过太息时"则记录了他们在忧国忧民时相互慰藉的情景。
"扶起斁伦千古痛,唤醒忠魄九原悲"两句,痛惜雷尚书的去世如同挽救颓废的伦理风气,他的忠诚精神让人心生悲痛,仿佛能唤醒九泉之下的忠魂。"我逃微责去汶远"表达了诗人自己因未能尽责而感到愧疚,远离故土的哀伤,"公坐高名出昼迟"则是赞扬雷尚书声名卓著,然而却未能长久享受这份荣耀。
最后两句"危急一朝还并命,举头颠厦欲安之",形象地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两人命运相连,雷尚书的离世仿佛大厦将倾,诗人希望以挽歌来稳定人心,寄托对逝者的深深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人物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