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用燔郊上帝,力能调鼎著和羹
出处:《牛柴》
清 · 胡健
漫云牛后逊鸡声,粪出呼柴亦令名。
跨灶人惊烟缕缕,登山谁听斧丁丁。
输他榾柮原无累,剩得扊扅更有情。
虽不用燔郊上帝,力能调鼎著和羹。
跨灶人惊烟缕缕,登山谁听斧丁丁。
输他榾柮原无累,剩得扊扅更有情。
虽不用燔郊上帝,力能调鼎著和羹。
鉴赏
这首诗《牛柴》是清代诗人胡健所作,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生活琐事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首联“漫云牛后逊鸡声,粪出呼柴亦令名”,以“牛后”与“鸡声”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事物价值的肯定。即使在牛之后,鸡鸣之前,粪便也能唤起人们对柴火的期待,赋予了其独特的意义。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中蕴含的价值的发现与赞美。
颔联“跨灶人惊烟缕缕,登山谁听斧丁丁”,进一步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场景。灶上炊烟袅袅升起,引得路人惊讶;山林间斧头砍伐的声音,却无人倾听。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充满生命力与活力的瞬间。
颈联“输他榾柮原无累,剩得扊扅更有情”,转而探讨了生活中的简单与复杂。榾柮(干柴)虽轻便易携,却无负担;而扊扅(门栓)虽重,却承载着家的温暖与安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即简单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与价值。
尾联“虽不用燔郊上帝,力能调鼎著和羹”,以古代祭祀与烹饪的场景为喻,强调了生活中的平凡力量。虽然不需像古代祭祀那样献祭于神明,但通过调和各种食材,也能创造出美味佳肴,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这不仅是对生活智慧的赞美,也是对平凡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颂扬。
整体而言,《牛柴》一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价值的独特见解与情感体验,充满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