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两三回,振枯散遐襟
出处:《摘茶八首》
明 · 释函是
日暖气初敛,抽芽畏春霖。
蒸焙贵当时,活火候晴岑。
睡足与禅足,一杯松风吟。
傥家安足识,相对维白云。
宁可作苍头,不慕王侯珍。
绝色当谁辨,素涛兼玉尘。
予意岂在兹,七盌无馀心。
一日两三回,振枯散遐襟。
此味播九区,陆羽非知音。
蒸焙贵当时,活火候晴岑。
睡足与禅足,一杯松风吟。
傥家安足识,相对维白云。
宁可作苍头,不慕王侯珍。
绝色当谁辨,素涛兼玉尘。
予意岂在兹,七盌无馀心。
一日两三回,振枯散遐襟。
此味播九区,陆羽非知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采茶人忙碌而充满诗意的一天。清晨,阳光初照,温暖的空气中带着一丝清新,新芽在湿润的土壤中悄悄抽出,对即将到来的春雨抱有敬畏之心。茶农们在适宜的天气里,利用活火烘焙茶叶,掌握着微妙的时间节点,确保茶叶的最佳品质。
诗中的“蒸焙”和“活火候晴岑”展现了制茶工艺的精细与讲究,仿佛每一刻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技艺的尊重。茶农们在劳作之余,享受着午后的宁静,以一杯清茶相伴,与松风共吟,心灵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与滋养。
“睡足与禅足,一杯松风吟”这一句,将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内心的平静完美结合,体现了茶道中追求的和谐与宁静。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宁可作苍头,不慕王侯珍”表达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看来,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荣华富贵,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绝色当谁辨,素涛兼玉尘”则赞美了茶的高洁与纯净,无论是色泽还是香气,都达到了极致的美感。茶如同清澈的波涛与细腻的雪花,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予意岂在兹,七碗无馀心”表明了诗人对于茶的真正感悟并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是在于心灵的净化与升华。通过品茶,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
“一日两三回,振枯散遐襟”描述了诗人每日多次品茶的情景,每一次品饮都如同洗涤心灵,让疲惫的心灵得以舒展与释放。
“此味播九区,陆羽非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刻理解,认为即使是古代著名的茶学大师陆羽也无法完全理解茶之精髓,体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独到的见解与深邃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采茶、制茶、品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茶文化中蕴含的生活哲学、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