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鹤谁能絷,冥鸿岂受笼
出处:《赠宝光上人》
明 · 李学一
有客金陵来,武服挂雕弓。
自言良家子,挺身远从戎。
剑得白猿术,书传黄石翁。
身当一校任,气夺万夫雄。
在昔东吴战,曾摧海上艟。
今兹来岭表,所至著奇功。
一旦厌尘嚣,翛然慕远公。
披剃解冠裳,逍遥入慧丰。
焚香还扫石,洗钵浥流潨。
英气今朝敛,槁灰此日同。
形骸终有碍,一静万缘空。
将为方外游,辞我上崆峒。
予为长太息,纷华世所崇。
而君有异尚,物化揽玄风。
海鹤谁能絷,冥鸿岂受笼。
从兹周八径,何地更相逢。
自言良家子,挺身远从戎。
剑得白猿术,书传黄石翁。
身当一校任,气夺万夫雄。
在昔东吴战,曾摧海上艟。
今兹来岭表,所至著奇功。
一旦厌尘嚣,翛然慕远公。
披剃解冠裳,逍遥入慧丰。
焚香还扫石,洗钵浥流潨。
英气今朝敛,槁灰此日同。
形骸终有碍,一静万缘空。
将为方外游,辞我上崆峒。
予为长太息,纷华世所崇。
而君有异尚,物化揽玄风。
海鹤谁能絷,冥鸿岂受笼。
从兹周八径,何地更相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军归隐的英雄与一位遁入空门的高僧之间的对话与情感交流。诗中通过对比两位主角的过去与现在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首句“有客金陵来”,引入了故事的主人公,一位从金陵来的客人。接着描述这位客人身着武服,挂着雕弓,自称为良家之子,勇敢地投身于军旅之中。诗人通过“挺身远从戎”、“身当一校任,气夺万夫雄”等句子,刻画出这位英雄人物的英勇与豪迈。
随后,诗笔转向了这位英雄的过去成就:“在昔东吴战,曾摧海上艟。”他曾在东吴的战场上,击败过强大的敌舰,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英雄似乎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决定“慕远公”,即向往佛教中的高僧,最终选择剃度为僧,脱下世俗的衣裳,进入寺庙修行。
诗中通过“焚香还扫石,洗钵浥流潨”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僧人的日常修行生活,以及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然而,尽管这位僧人已经舍弃了尘世的繁华,但他的“英气”和“气魄”依然存在,只是在“今朝敛”之后,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槁灰此日同”。这暗示着,即使身体已逝,但精神与气魄仍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位僧人独特生活方式的感慨:“将为方外游,辞我上崆峒。”意味着这位僧人将前往更为遥远的地方,继续他的修行之旅,而诗人则感叹于世间繁华与物欲的虚幻,以及对这种不同寻常生活方式的敬仰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从军英雄到遁入空门的转变,以及对人生不同追求的理解与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