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
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
春晖主发生,万物资馀光。
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
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
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
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
东野古纯孝,作诗本肝肠。
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
凯风亦远矣,此道何茫茫。
惟馀东野诗,千古遥相望。
张公雷江人,鸡群鹤昂昂。
冰鱼与冬笋,志慕孟与王。
结庐守松楸,至行称淮乡。
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青青:形容草的颜色。殆:几乎。
毫芒:微小的光芒。
蓬蒿:杂草。
三尺强:超过三尺。
春晖:春天的阳光。
发生:生长。
迟迟:缓慢的样子。
暴:猛烈。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固:确实。
优劣:好坏。
辈行:同等地位。
发生恩:春天的恩赐。
偿:回报。
东野:诗人名。
纯孝:纯粹的孝心。
游子章:游子思乡的诗篇。
凯风:温暖的南风。
茫茫:广阔无垠。
东野诗:东野的诗歌。
千古:千百年。
张公雷江人:张公是雷江地方的人。
鸡群鹤昂昂:比喻出众。
冰鱼:比喻坚贞之人。
冬笋:比喻刚毅之志。
结庐:建造房屋。
至行:高尚行为。
淮乡:指淮河流域的地方。
详:详细。
翻译
青青的原上草,初生时几乎看不见。近来被蓬蒿淹没,似乎有三尺多高。
春日阳光主导生长,万物都受益于它的光芒。
虽然慢慢生长,但草木自然能茂盛。
和风与谷雨的功劳,实在难以估量。
我曾比较过它们的好坏,无法同等衡量。
春天的恩赐巨大,想要回报却无从谈起。
东野古人的诗,源于他对孝心的忠诚。
他以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如同游子的篇章。
凯风虽遥远,这样的精神却迷茫无尽。
只有东野的诗,穿越千年与我们相望。
张公雷江人,如同鸡群中的白鹤独立。
他的志向如冰鱼和冬笋,追求孟子与王阳明的境界。
他住在松楸之间,高尚的行为符合淮乡的风尚。
我虽未见过你,通过你的诗,我了解了你的详细情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草木萌发的景象。开篇“青青原上草,初生殆毫芒”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草儿初长出土,微小而又充满生机的样子。“迩来没蓬蒿,似有三尺强”则形象地描绘了草丛中似乎有着不凡的气势。春天的阳光和雨水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春晖主发生,万物资馀光。迟迟虽不暴,萋萋自能长”表现了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生长缓慢而持续的特点。
接下来,“条风与谷雨,其功固难量。予尝优劣之,岂得相辈行”几句,诗人赞美了春天风和雨水对万物成长的贡献,并自比于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大哉发生恩,欲报不可偿”则表达了对于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下文“东野古纯孝,作诗本肝肠。怀亲感春晖,义见游子章”几句,提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通过写诗来寄托自己的孝心和对亲人的思念。
“凯风亦远矣,此道何茫茫”则表达了对于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而“惟馀东野诗,千古遥相望”则是诗人希望自己和远方亲人都能通过诗歌传承下去,实现精神上的交流。
最后,“张公雷江人,鸡群鹤昂昂。冰鱼与冬笋,志慕孟与王。结庐守松楸,至行称淮乡。我不识君面,因诗得其详”几句,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赞美,以及通过对方的诗歌了解到对方的人品和生活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蕴含着诗人对亲情、友情以及自然恩赐的深切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