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全文

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

唐 · 李嘉祐
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禅。
高月穿松径,残阳过水田。
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
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

拼音版原文

shānlínwéiyōujìngxíngzhùfángchán
gāoyuè穿chuānsōngjìngcányángguòshuǐtián

shīcóng宿shìwèiběnshīchuán
néng使shǐnánrénjìngxiūchíxiānghuǒyuán

注释

山林:指自然环境。
幽静:安静、清幽。
行住:行走或停留。
不妨:不妨碍,适合。
禅:佛教中的禅定。
高月:明亮的月亮。
穿:穿透。
松径:松树覆盖的小路。
残阳:落日余晖。
水田:稻田。
宿世:前世。
悟:领悟,理解。
本师:根本的导师。
传:传授。
南人:南方的人。
敬:尊敬。
修持:修行保持。
香火缘:因信仰而产生的香火供奉关系。

翻译

山林的宁静只在于它的幽深,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留都适合修行禅定。
明亮的月光穿透松树林的小径,落日余晖洒过稻田水面。
这首诗源于前世的领悟,佛法则是由我的导师亲自传授。
这样的修行能让南方的人们心生敬意,从而与我结下香火之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禅意境界。开篇“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禅”两句,表达了对深山密林中那种宁静环境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行走还是停留,都能达到一种心灵上的禅定状态。

接下来的“高月穿松径,残阳过水田”描绘了一幅秋夜月明中的景象。高悬的明月透过松林的缝隙照亮了小路,而晚霞还余留在田野之上。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表明诗人认为自己的诗歌创作来源于宿世的领悟,而所修持的佛法则是由自己的师父传授。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自信,也反映出他对佛学的深厚造诣。

最后,“能使南人敬,修持香火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和佛法修为,使得南方的人们都能够产生敬意,并且能够维系这种精神追求与物质供养之间的联系。这里的“香火缘”指的是佛教中的供奉香火,象征着信徒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寺院的支持。

整首诗通过山水、月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禅定与佛法修持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这种表达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和宗教信仰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