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全文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

出处:《寄庵为黎景阳题
明 · 江源
万物寰中我一物,寄生天地如蜉蝣。
百年光景一瞬息,至人已矣曾不留。
彼美人兮□斯理,非狂非狷达者流。
有庵曰寄在人境,栖迟偃仰何优悠。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
不为寒暑变,不为风雨愁。
此庵一逆旅,无乃亦传邮。
美人此寄迹,吾心复何求。
一生存省忠与孝,四时寒暑葛与裘。
仰观一世如一日,乐天知命夫何忧。
寄庵寄庵云尔矣,乞墦登垄宁知休。
钟鸣漏尽亦何益,回视百年同土丘。
我作寄庵诗,寄与寄庵子。
聊以示世人,贪饕亦徒耳。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江源所作,名为《寄庵为黎景阳题》。诗中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寄庵”这一隐喻,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首句“万物寰中我一物,寄生天地如蜉蝣”,诗人将自己比作宇宙间的一粒微尘,如同蜉蝣般短暂而渺小的生命,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百年光景一瞬息,至人已矣曾不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有限性,暗示了追求永恒价值的重要性。

“彼美人兮□斯理,非狂非狷达者流”中的“美人”可能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或理想,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超越世俗的狂热与狷介,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接下来,“有庵曰寄在人境,栖迟偃仰何优悠”描述了一座名为“寄”的庵堂,它位于人间,但又超脱于尘世的喧嚣,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庵云庵云大如许,不假班郢手,不用土木脩”强调了这座庵堂的独特之处,它不需要精心雕琢或大规模建造,却能容纳人心灵的广阔空间。“不为寒暑变,不为风雨愁”则表现了庵堂内在精神的恒定与坚韧,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此庵一逆旅,无乃亦传邮”将庵堂比喻为旅途中的客栈和传递信息的驿站,暗示了生命旅程的暂时性和过渡性。诗人在此处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反思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人此寄迹,吾心复何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认为在这样的庵堂中寄寓,心灵已经得到了满足,无需再寻求其他。

“一生存省忠与孝,四时寒暑葛与裘”强调了道德修养和生活节律的重要性,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仰观一世如一日,乐天知命夫何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即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认识到顺应自然规律是智慧的选择。

最后,“寄庵寄庵云尔矣,乞墦登垄宁知休”表达了对庵堂的赞美和对人生终极归宿的思考,即使在生命的尽头,庵堂的精神依然给予人们安慰和启示。

“钟鸣漏尽亦何益,回视百年同土丘”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最终一切都会归于尘土。

“我作寄庵诗,寄与寄庵子。聊以示世人,贪饕亦徒耳”表明了诗人创作此诗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世人从物质的贪婪中解脱出来,追求更加真实、内在的幸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寄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自然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然物外、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