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岂有终,初阳潜地脉
出处:《冬日感兴》
明 · 文林
落木园林空,方池水深碧。
物色垂澹荡,寂然屏人迹。
杖藜抚孤松,箕踞松下石。
西山入怀青,寒鸟敛归翮。
浩浩宇宙间,流光目相迫。
大化岂有终,初阳潜地脉。
物色垂澹荡,寂然屏人迹。
杖藜抚孤松,箕踞松下石。
西山入怀青,寒鸟敛归翮。
浩浩宇宙间,流光目相迫。
大化岂有终,初阳潜地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自然界的宁静与深邃之美。开篇“落木园林空,方池水深碧”以空旷的落叶树林和深碧的方池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物色垂澹荡,寂然屏人迹”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清幽,仿佛连人的脚步声都被屏息以待。
“杖藜抚孤松,箕踞松下石”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动作——拄着拐杖抚摸孤独的松树,坐在松下的石头上,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内心的宁静。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西山入怀青,寒鸟敛归翮”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西山呈现出一片青翠之色,寒鸟收拢翅膀准备归巢的情景。这一画面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归宿。
最后,“浩浩宇宙间,流光目相迫。大化岂有终,初阳潜地脉”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变化不息的感慨。在浩瀚的宇宙中,时间如同流水般匆匆,但生命的力量却在地脉中悄然孕育,生生不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生命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