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全文

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出处:《编局
宋 · 高斯得
舜为天子皋为士,瞽瞍杀人执而已。
从来三尺天下平,析律二端真可鄙
近闻编局荡巢穴,尽取鼠辈尸诸市。
布衣韦带三十馀,笞配黥流动千里。
独遗太学四五士,但以奸京法从事。
秦相不重褒衣人,曷为忠恕而已矣。
乃知能掉三寸舌,极恶穷凶犹可恃。
大理得皋陶,汝曹应颡泚。

拼音版原文

shùnwèitiāngāowèishìsǒushārénzhíér

cóngláisānchǐtiānxiàpíngèrduānzhēn

jìnwénbiāndàngcháoxuéjìnshǔbèishīzhūshì

wéidàisānshíchīpèiqíngliúdòngqiān

tàixuéshìdànjiānjīngcóngshì

qínxiāngzhòngbāorénwèizhōngshùér

nǎizhīnéngdiàosāncùnshéèqióngxiōngyóushì

bàitáocáoyìngsǎng

注释

瞽瞍:舜的父亲,失明的人。
执而已:执行法律,仅此而已。
三尺天下平:指法律公正无私。
析律:分析法律。
荡巢穴:扫荡窝藏的罪犯。
布衣韦带:平民百姓的穿着。
笞配黥:鞭打、配戴刑具。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褒衣人:穿着破旧的人,比喻贫寒之士。
忠恕:忠诚宽恕。

翻译

舜成为天子,皋陶身为士,瞽瞍犯杀人罪,皋陶仅执行法律。
自古以来,法律公正,判决两端分明,实为可耻。
近日听说朝廷修订法律,严厉打击犯罪,将罪犯示众。
许多平民被处罚,身着粗布衣,配以鞭刑或黥刑,流徙千里。
只有少数太学生受到轻罚,只因在京都犯下奸邪之罪。
秦相不重视那些穿着破旧的人,为何仅止于宽容和责备呢?
由此可知,能言善辩之人,即使作恶多端,仍可依赖口才。
大理寺若能有皋陶一样的公正,你们应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编局》,主要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批判。诗中提到舜帝时期皋陶执法公正,与瞽瞍杀人被捕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现实中的司法不公。诗人批评了“编局”(可能指朝廷的司法机构)清除腐败,但仍有偏袒权贵的现象,如“尽取鼠辈尸诸市”,即对小人严惩,而对某些士人则轻罚。诗人不满于对太学生的处理过于宽容,认为应该严格执行法律,如同秦相不忽视普通人的权益。

诗中还表达了对能言善辩者的警惕,指出即使他们手段恶劣,也能凭借口才逃脱惩罚。最后,诗人期望司法能像古代皋陶那样公正,呼唤人们反思并改正错误。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