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见之而走,敏若脱兔全文

见之而走,敏若脱兔

宋 · 释德洪
异哉土蛇,登树而怒。
怒见脊尾,口眼可惧。
王孙地坐,气詟毛竖。
欲去不敢,攀枝而顾。
丰狐行藏,心常愧负。
见之而走,敏若脱兔
孰能傲然,如此老树。
与之相亲,不惊不怖。
问何能尔,以无我故。
酒色海中,有万奇趣。
不出二种,猜疑掉举。
盖无常蛇,终不赦汝。
居士图之,以警未悟。
觉范一见,笑手为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异哉土蛇”开篇,引入了一个奇特的生物形象——土蛇,它不仅“登树而怒”,还“怒见脊尾,口眼可惧”。这种形象的构建,营造出一种紧张且神秘的氛围。

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了“王孙地坐”,这位贵族人物面对土蛇的出现,表现出“气詟毛竖”的恐惧,想要离开却又不敢行动,只能“攀枝而顾”,显示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随后,诗中引入了“丰狐行藏,心常愧负”的形象,与土蛇形成对比,丰狐选择“见之而走,敏若脱兔”,迅速逃离,表现出了动物本能的反应。这里通过丰狐的反应,反衬出土蛇的特殊之处。

“孰能傲然,如此老树”一句,诗人将土蛇与老树相提并论,强调了土蛇的存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仿佛它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和谐共存,不受外界干扰。

“与之相亲,不惊不怖”描述了与土蛇相处时的平静状态,暗示着某种超脱世俗的智慧或境界。最后,“问何能尔,以无我故”揭示了这种和谐相处的原因,即“无我”,即超越自我、融入自然的态度。

“酒色海中,有万奇趣。不出二种,猜疑掉举。”这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与猜疑,暗示了在面对未知或不同寻常的事物时,人们往往容易陷入猜疑和冲动之中。

“盖无常蛇,终不赦汝。”这句话提醒人们,像土蛇这样的存在,无论多么奇异,都应受到尊重和敬畏,不应轻易冒犯。

“居士图之,以警未悟。”诗人呼吁读者通过这幅画(或场景)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警示那些尚未觉悟的人。

“觉范一见,笑手为拊。”最后,一位觉悟者见到这幅作品时,不仅会心一笑,还会轻轻抚摸,表示对这种智慧和和谐的理解与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探讨了人与自然、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以及如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未知和不同寻常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