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位也知非自得,白头无奈是亲衰
出处:《月下吟三首》
明 · 王守仁
依依窗月夜还来,渺渺乡愁坐未回。
素位也知非自得,白头无奈是亲衰。
当年竹下曾裘仲,何日花前更老莱?恳疏乞骸今几上,中宵翘首望三台。
素位也知非自得,白头无奈是亲衰。
当年竹下曾裘仲,何日花前更老莱?恳疏乞骸今几上,中宵翘首望三台。
鉴赏
此诗《月下吟三首(其三)》由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所作,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人面对窗前之月,思绪万千,乡愁难解,不禁坐立不安。首联“依依窗月夜还来,渺渺乡愁坐未回”描绘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月光如水,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乡愁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难以平息。
颔联“素位也知非自得,白头无奈是亲衰”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素位,即清贫的生活状态,诗人深知并非自己所能选择或掌控,而白发苍苍的年岁,却无法避免亲人老去的哀伤。这两句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叹,也是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深刻领悟。
颈联“当年竹下曾裘仲,何日花前更老莱?”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裘仲和老莱子都是古代孝顺父母的典范,诗人在这里以自己与这些先贤的对比,表达了对孝道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渴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能像老莱子一样,在花前尽孝,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责任的重视。
尾联“恳疏乞骸今几上,中宵翘首望三台”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与祈求。恳疏乞骸,意为请求退休归隐,表达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中宵翘首望三台,则是向天上的星辰寄托希望,期待得到某种超然力量的支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体现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综观全诗,《月下吟三首(其三)》通过对月夜、乡愁、人生、孝道、归隐等多重主题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思考。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伦理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