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出处:《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唐 · 白居易
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
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
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
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来诗云:唯羡东都白居士,月明香积问禅师。
翻译
写了一封八行的手札,虽然无法相见,思念之情仍然不变。你辅佐明君正在推行正道,而我侍奉佛祖静心打坐禅修。
我只能空想在皎洁的月下游走,如同夔龙期盼飞离这蓝天。
你应该暂且为了百姓停留世间,距离退休还有十四年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为《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彼此理想的共同追求。
首句“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表明尽管未能见面,但通过书信和诗歌,两人的情谊如故。紧接着,“君匡圣主方行道,我事空王正坐禅”则表现了两人各自的志向与追求:一方在外辅佐君主,一方在内心修炼坐禅。
第三句“支许徒思游白月,夔龙未放下青天”中,“支许”指手臂的长度,形容夜深人静;“徒思”则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的“夔龙”,即是传说中的神物,常象征着崇高的理想和志向,这里意味着作者仍未放弃自己的高尚追求。
最后两句,“应须且为苍生住,犹去悬车十四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这里的“悬车”,是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一种方式,每轮表示一年的流逝;“十四年”,则可能暗示作者期待着更长远的成就和回报。
整首诗通过深邃的意象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以及对友情和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