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出处:《初赴明州》
宋 · 范成大
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四征:指四方征战。四明:古代地名,今浙江宁波。
三韩:古时朝鲜半岛的三个地区。
七堰:指江边的堤坝。
宣诏:宣布皇帝的命令。
劝耕:鼓励农业生产。
顶踵:形容尽心尽力,从头到脚。
国恩:国家的恩惠。
驱驰:奔走忙碌。
劳生:劳累的一生。
翻译
征战的目的只剩下了东方,现在忽然要前往四明之地。海临近三韩众多岛屿,江水分成七个堤坝,潮水涨落平稳。
打算以宽大的政策宣布王命,趁着春光明媚去劝导农耕。
头顶脚跟都承载着国家的恩惠还未报答,怎敢因奔波劳碌而叹息人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初赴明州》,表达了诗人即将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任职时的心情。首句“四征惟是欠东征”表明诗人已经历多次任命,唯独缺少一次东向的使命,暗示此行的重要性。次句“行李如今忽四明”则写出诗人此刻即将启程,前往遥远的四明之地。
第三句“海接三韩诸岛近”,描绘出明州地理位置临近东海,且靠近韩国岛屿,展现了其海疆辽阔的特点。第四句“江分七堰两潮平”则聚焦于当地的水系,说明明州地处江河交汇处,且潮汐规律分明。
第五、六句“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表达了诗人希望以宽厚的政策传达朝廷旨意,并在春光明媚之时鼓励农耕,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民生的关注。
最后两句“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诗人表达自己深感国家恩情未报,即使劳苦奔波也在所不辞,流露出对国家忠诚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明州的地理环境和诗人赴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对民生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