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
出处:《秋杪同人至东湖久憩归过黄园饮于韩家园》
清 · 胡承珙
清风不入城,送我到东郭。
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
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
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
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
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
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
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
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
虽无荡云胸,终胜插尘脚。
竹里安行厨,深杯竞斟酌。
醉卧君莫辞,流光不可捉。
夕阳散林影,送客噪双鹊。
拦街唱铜鞮,儿童手空拍。
醉翁名酿泉,痴儿觅快阁。
自非谢幼舆,谁宜置邱壑。
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
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
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
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
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
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
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
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
虽无荡云胸,终胜插尘脚。
竹里安行厨,深杯竞斟酌。
醉卧君莫辞,流光不可捉。
夕阳散林影,送客噪双鹊。
拦街唱铜鞮,儿童手空拍。
醉翁名酿泉,痴儿觅快阁。
自非谢幼舆,谁宜置邱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季末尾时一同前往东湖游玩的情景,以及在游览过程中对所见景色的感慨和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索。
首句“清风不入城,送我到东郭”点明了诗人逃离都市喧嚣,寻求自然宁静的心境。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东郭的幽静与美好,如“城隅幽僻处,修竹好篱落”,“谁家数亩园,一径通略彴”。这些描绘充满了田园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祥和的自然之中。
随后,诗人对沿途的景色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如“亭池未断手,黄垆已寂寞”,“韩园稍高敞,位置苦参错”。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思考。
诗中还提到了“清泉更宜引,丛树须一廓”,“草堂回向南,茅亭尚待缚”,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笑悔多事,无人孰商榷。且效袁丹阳,径造不须约。”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行为的反思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像袁丹阳那样,不拘泥于繁琐的礼节,直接去享受自然的美好,即使没有远大的抱负,也能在平凡中找到内心的满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