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阁见千里,?怀沧海濆
出处:《精岩寺》
明 · 林鸿
香刹象天界,名僧辞世氛。
一峰独凌削,众壑相氤氲。
作礼向金仙,宴林投鹤群。
山犬衔人衣,却走避腥荤。
于时春向暮,林亭蔼馀曛。
苍然草木气,尽湿西江云。
登阁见千里,?怀沧海濆。
山钟忽播荡,应此悟音闻。
一峰独凌削,众壑相氤氲。
作礼向金仙,宴林投鹤群。
山犬衔人衣,却走避腥荤。
于时春向暮,林亭蔼馀曛。
苍然草木气,尽湿西江云。
登阁见千里,?怀沧海濆。
山钟忽播荡,应此悟音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精岩寺》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中寺庙景象。首联“香刹象天界,名僧辞世氛”以香烟缭绕的寺庙比喻仙境,暗示了寺庙的超凡脱俗,以及僧人远离尘世的修行生活。接着,“一峰独凌削,众壑相氤氲”写出了山势峻峭,山谷间云雾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诗人行至林中,向金仙礼拜,与鹤群共宴,表现出对自然和信仰的敬仰。“山犬衔人衣,却走避腥荤”则通过山犬的动作,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僧人的纯洁。随着春天接近尾声,夕阳余晖洒在林亭,使得“林亭蔼馀曛”,增添了几分温暖和诗意。
“苍然草木气,尽湿西江云”描绘了山间草木的气息湿润了天空的云彩,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壮丽。诗人登高远望,“见千里”开阔视野,心怀“沧海濆”,寓意着胸襟宽广和对大海的向往。
最后,山中的钟声悠扬回荡,仿佛回应着诗人的感悟,揭示出禅意与自然和谐共鸣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对禅修生活的深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