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
出处:《次韵龙学丈》
宋 · 邓肃
水色山光入画屏,浩然相对自由身。
芳菲莫恨无情去,天地常藏不尽春。
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
花开花谢两休问,且向樽前一笑频。
芳菲莫恨无情去,天地常藏不尽春。
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
花开花谢两休问,且向樽前一笑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水色:山水的色彩。山光:山的景色。
入:进入。
画屏:画卷。
浩然:广大、正直的样子。
相对:面对面。
自由身:自由自在的生活。
芳菲:花草的芳香和繁茂。
莫恨:不必遗憾。
无情去:花朵的凋落。
天地:大自然。
不尽春:无尽的春天。
傥:如果。
得:能够。
江河:江与河。
化:转化。
酒醴:美酒。
瓦砾:碎石或粗糙的器物。
点:装饰。
金银:贵重金属。
花开花谢:花开和花落。
两休问:无需询问。
樽:酒杯。
一笑频:频繁地微笑。
翻译
山水景色映入画卷,宽广的心境面对自由的生活。不要遗憾花朵的无情凋落,天地间总有无尽的春意。
如果能将江河化作美酒,又何必用金银装饰粗陋的器皿。
无需追问花开与花谢,只在酒杯前频频欢笑即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次韵龙学丈》。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水色山光入画屏,浩然相对自由身。"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水中的倒影与山上的光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而“浩然相对”则表达了诗人心胸宽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由。
"芳菲莫恨无情去,天地常藏不尽春。"
这里诗人提醒自己,不必为逝去的花香而感到遗憾,因为大自然总是有着无尽的生机,四季更替中总有一丝春意存在。
"傥得江河化酒醴,何须瓦砾点金银。"
这两句借用了道家的修炼观念,将江河之水比喻为可以酿造仙醪的材料,意味着诗人对自然界的物质财富持有超然态度,不再追求世俗中的金银。
"花开花谢两休问,且向樽前一笑频。"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中生老病死的哲学思考,将花开花落视为自然规律,不必过多计较,反而在饮酒时常常露出笑容,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对人生自由态度的追求,以及对物质欲望超然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