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
出处:《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用东坡尖叉韵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峭寒洒淅背毛纤,深夜重衾拥护严。
附郭芳馨思邓尉,故乡薪米忆无盐。
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
想见西街街畔塔,玲珑寒玉出双尖。
附郭芳馨思邓尉,故乡薪米忆无盐。
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
想见西街街畔塔,玲珑寒玉出双尖。
鉴赏
此诗描绘了冬夜大雪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寒冷与温暖的对比,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峭寒洒淅背毛纤”描绘了冬夜的寒冷,雪花轻柔地飘落,触感细腻。接着“深夜重衾拥护严”则转而描写室内温暖的场景,通过厚重的被褥来抵御外界的寒冷,营造出一种温馨与安全的感觉。
“附郭芳馨思邓尉,故乡薪米忆无盐”两句,诗人借花香和食物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邓尉是苏州附近的名山,常与梅花相关联;无盐则是古代齐国的一个地方,这里可能指代的是家乡的食物或习俗。
“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则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思考与对回归故土的渴望。晚岁的时光如同早晨的阳光,未能照进屋檐,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最后,“想见西街街畔塔,玲珑寒玉出双尖”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想象中西街旁的佛塔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心灵的寄托与指引。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