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饭杂菜羹,呼佛不离口
出处:《刘老翁》
明 · 释函可
河东止一家,夫妇俱老瘦。
膝下无儿孙,篱外无鸡狗。
我来度木桥,疾走出门候。
麦饭杂菜羹,呼佛不离口。
膝下无儿孙,篱外无鸡狗。
我来度木桥,疾走出门候。
麦饭杂菜羹,呼佛不离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真实的农村生活景象,通过刘老翁的形象,展现了社会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孤独。
首句“河东止一家”,点明地点,暗示了环境的偏远和孤立,仅有一家之户,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接着“夫妇俱老瘦”一句,直接描绘出老翁及其配偶的苍老与消瘦,形象地展示了生活的贫困与岁月的无情。
“膝下无儿孙,篱外无鸡狗”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荒凉感。没有儿孙绕膝,意味着家族传承的断绝;篱笆之外无鸡犬,象征着生活的乏味与寂寞。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物质上的匮乏,更触及了精神层面的空虚与失落。
“我来度木桥,疾走出门候”则以诗人的视角介入,通过“我”的动作与反应,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情感的共鸣。诗人急切地过桥,快速离开,似乎在逃避这令人窒息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老翁命运的同情与关切。
最后,“麦饭杂菜羹,呼佛不离口”将画面定格在简陋的饮食上,麦饭与菜羹是极为朴素的食物,而“呼佛不离口”则透露出老翁在艰难生活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无奈之举。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苦楚与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老翁在贫困与孤独中挣扎的生活状态,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