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
出处:《懊侬》
清 · 孙原湘
花下明妆嘱写真,转于调笑致娇嗔。
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
似畏窗光旋頫首,乍拈镜影欲回身。
画师解道愁尤好,却倚蛾眉更一颦。
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
似畏窗光旋頫首,乍拈镜影欲回身。
画师解道愁尤好,却倚蛾眉更一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闺中女子画像场景。首句"花下明妆嘱写真",暗示了女子在花丛中精心打扮,期待被画家捕捉到最美的瞬间。"转于调笑致娇嗔"则写出女子在玩笑间流露出的娇媚和嗔怪,显得活泼而富有情致。
"济尼失口称闺秀,伯玉无心诵洛神"两句,通过典故来赞美女子的美貌,将她比作古代美女济尼(即班昭)和洛神(曹植《洛神赋》中的仙子),表达了她的才情与姿色并重。
"似畏窗光旋頫首,乍拈镜影欲回身"描绘女子在镜子前的娇羞姿态,她似乎因害羞而低头,又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想要转身离开,却又不舍得这短暂的自我欣赏。
最后两句"画师解道愁尤好,却倚蛾眉更一颦",画师懂得捕捉女子内心的微妙情感,她的眉头微蹙,仿佛带着一丝忧愁,这正是画作的魅力所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娇憨和情感丰富,是一幅活灵活现的闺秀肖像画。